隴南市康縣朱家溝村
7月9月,文化和旅游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公示了第二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名單。繼去年首批入選12個村之后,今年甘肅省又有20個村入圍第二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公示名單。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堅持把發展鄉村旅游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構建生態產業體系、加快綠色崛起、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任務來抓,以268個鄉村旅游示范村建設為重點,強化政策集成,提升旅游供給能力、綜合效益和服務質量,鄉村旅游蔚然成風,保持了良好發展態勢,走出了一條美麗戰勝貧困的甘肅特色鄉村旅游發展路徑。
天水市秦州區玉泉鎮李官灣村南山云端露營基地
一是強化政策集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省委、省政府全面實施旅游強省戰略,先后制定出臺了《關于加快建設旅游強省的意見》《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專項行動計劃》《關于加快鄉村旅游發展的意見》等政策文件;召開全省鄉村旅游和旅游扶貧大會進行動員部署,廣發“英雄帖”,以優惠政策動員100多家旅游融投資公司、民營企業、互聯網企業、旅游規劃設計院所的高層次人才積極投身鄉村旅游開發和運營。省文旅廳配套制定了《甘肅省鄉村旅游助推脫貧攻堅實施方案》《關于扎實推進旅游精準扶貧工作的實施意見》《甘肅省鄉村旅游建設指引》《甘肅省推動鄉村旅游提質升級行動方案(2018年)》等一系列具體措施,使鄉村旅游切實擔當起綠色崛起和產業扶貧的重任。2019年,全省鄉村旅游接待1.27億人次,收入340億元,帶動15.2萬人實現脫貧。
甘南州迭部縣達拉鄉高吉村
二是上下聯動,加大資金投入。按照國家政策引導、省市統籌支持、縣區整合推進、鄉村具體實施的思路,建立資金整合機制,推動鄉村旅游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2018年以來整合各類扶貧資金11.8億元,支持旅游示范村和農家樂建設。大力實施鄉村旅游綜合整治、旅游規劃扶貧公益、鄉村旅游“后備箱”和旅游電商推進、千企千村幫扶、百萬鄉村旅游創客、金融支持旅游扶貧、扶貧模式創新推廣、旅游扶貧人才素質提升等為主的八大專項行動,突出鄉村客棧、旅游廁所、環衛設施等改造,實現垃圾凈化、村容綠化、環境美化,切實改善了全省鄉村旅游發展基礎條件。
三是創新發展模式,推動多元化開發。以保護良好生態、 守住淳樸民風、促進文旅融合為基礎,通過活化文態、培育業態,彰顯農村“土氣”,善用鄉村“老氣”,巧煥農民“生氣”,融入時代“朝氣”,挖掘鄉村獨特資源優勢,開發新業態融合產品,總結形成了景區帶動型、城鎮依托型、廊道布點型、生態康養型、民俗體驗型、農業觀光型等6種鄉村旅游發展模式,做足、做活厚植于鄉村中的民族、民俗風情,包裝創意好甘肅風物,逐漸形成新的甘肅鄉村游消費風尚。
平涼市涇川縣汭豐鎮鄭家溝村
四是“借腦引智”,提升經營服務水平。委托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編制發布甘肅省鄉村旅游發展指數報告進行引導。聘請高校、媒體和旅行社作為第三方機構為鄉村旅游示范村全面提供策劃設計、營銷推介、督查調研、監測評估、咨詢指導等服務。在《甘肅日報》開設優秀旅游示范村、專家談鄉村旅游、縣區委書記談鄉村旅游專欄進行引領。通過送教上門、精準培訓等措施,組織專家在全省35個深度貧困縣區開展鄉村旅游扶貧培訓,培訓鄉村經營人員1萬多人。
五是加強宣傳營銷、拓展客源市場。在全省范圍啟動“一部手機游甘肅”營銷模式,設置鄉村旅游門戶界面,引導瀏覽甘肅鄉村旅游精美圖片,查閱鄉村旅游精品線路,預訂鄉村民宿和景區門票,在線購買農特產品,并充分利用微信、微博、手機APP等多種形式宣傳營銷力度,不斷提高鄉村旅游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張掖市甘州區前進村花海
六是借力“三變”改革,提高鄉村資源利用率和農民的參與度、收益率。搶抓農村“三變”改革政策機遇,結合鄉村旅游示范村、合作社建設,盤活農村各類資源資產,通過確權、量化、折股等多種形式入股旅游公司、休閑農莊、旅游專業合作社等經營主體發展鄉村旅游,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幫助貧困戶穩定脫貧,逐步實現鄉村美、產業旺、群眾富。鄉村旅游已經成為鄉村振興的生力軍、脫貧攻堅的突擊隊、生態產業的排頭兵,有力地發揮了鄉村旅游就業和收入“雙提高”、產業和生態“雙促進”、物質和精神“雙脫貧”的積極作用。(文/甘肅省文化和旅游廳 梁貴平)